经济学原理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董宝珍电台疫情防控利多银行的深层次经济原
TUhjnbcbe - 2022/8/26 19:10:00

[董宝珍电台:是董宝珍老师专为爱好收听财经电台节目的投资人量身打造的语音节目。]

首先我们讨论一个问题,年初我于疫情发生后发表了一个使我社会评价大幅下降的正确观点。当时在演讲中论证了“疫情防控利多银行”。这个观点发布之初,那些没有能力提供深远有穿透力见解,而且总会诋毁别人人格的人,说我人品很差。都说自己的重仓股下跌了,就编出一套疫情防控利多银行的说辞,不承认自己的错误。说我是一个既无能力又没人品的人渣。但是,最后历经一年多疫情防控,利多银行、让银行的收入增长,利润增长的事实展现之后,人们才知道这一观点的正确性。

现在我把问题抛给大家,疫情防控利多银行这一正确观点,它的深层次经济学原理是什么?疫情防控利多银行是老董瞎猫碰了个死耗子偶然的巧合,还是一种必然?如果是一种必然,它的必然反映了什么样的深层次经济学原理?是什么必然的规律性原理,导致了疫情防控利多银行这一判断最终和事实一致,我来揭示这个问题的答案。

在任何具体原因所引发的超长经济困难发生时,规律性的需要超额流动性的投放,超额流动性的投放是克服经济困难的前提条件。无论是由任何原因引发的经济困难发生后,宏观货币*策必须放水。如果你想克服这个经济困难,就必须保持货币宽松和超额流动性供给,这是基础的普遍经济学原理。

其二,当超额流动性投放的时候,规律性利多银行。银行是经营货币的,超额流动性增加就是货币总量增加,就是银行的经营对象增加,从而它必然的规律性的利多银行,银行逆周期高增长成为经济和股市的中流砥柱,这是我最重要的观点。如果我不带着这个重要的观点,实际上都没有必要举行一次全中国苦命人交流大会和跨年直播了。

这个观点我相信所有的听众听到以后,就跟听到年年初我提出疫情防控利多银行一样,大家诧异、疑惑、怀疑、不敢相信,我相信一定是这样的。

在这个视角下,就是任何原因引发的经济困难,都需要超额流动性,超额流动性有规律的利多银行。于是,在当前经济失速与通胀爆发的经济背景下,流动性如何变化?当前客观上经济走软,通胀恶化,这个时候流动性是萎缩,还是继续强化它流动性的变化态势,实际上影响银行的经营。于是我们判断银行的经营就转化为对流动性的判断。

中央银行于近期对这个问题提供了答案。央行说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同时推动融资成本稳中有降。金融系统继续向实体经济让利。注意最下面这句话,金融系统继续向实体经济让利,立即让资本市场对银行股产生了更大的恐慌,银行股随之下跌。概括起来央行的策略说接下来信贷总量还要增加。同时,信贷的价格,也就是说利率以及息差将次度下跌。

于是,按照央行这个回答,我们来思考信贷总量增加,利率适度下跌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我们看央行再说出了接下来的宏观经济*策之后,立竿见影。于12月1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这个*策说穿了就是加大信贷供应量。与此同时,12月20号让MPR利率下降了5个基点,同时如年春天一样,在疫情冲击下,货币当局一方面大规模增加信贷的投放总量,另一方面压低了信贷的例子。

而这个操作我们看到的央行近期回答,接下来增加信贷总量,同时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这个*策被确定下来以后,我们再思考一个问题,当年春天疫情爆发,中国第一时间大规模放水,大规模增加信贷总量,同时MPR贷款利率贷款基准利率,一年期下降了30个基点。*策在执行的当时所有的人都说银行完了,但是一年之后大规模放贷,且同时适当压低放贷利率,导致的银行经营是银行收入和利润大增,最终有利于银行的基本面和成长。

一年之后的今天,由于经济陷入通胀出现了普遍下行,在这种情况下,中央再次放大信贷投放量,同时压低了贷款利率。同样的*策第二次执行时,他会对银行的经营和影响是利多还是利空?

我们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要回到年。因为现在中央的货币*策和年的货币*策完全一样,没有任何差异,就是一个*策用了两次。第一次用该*策的时候,让银行受益了;第二次用这个*策对银行是利多还是利空,在这里请大家一定要注意,中央已经喊了两年金融企业让利给实体很类似于茅台博弈过程中的八项规定。

我记得七、八年前限三公导致茅台的需求阶段性突然消失,后来很快因为降价降到老百姓能买得起的水平,需求就回来了。但是中央*策包括主流媒体,隔几个月都要说要坚持八项规定,要严格执行八项规定,对于违反八项规定的要严格制裁。所以当时八项规定只要中央提一次八项规定,一旦被媒体报道一次,茅台就下跌,就变成一种病了。现在,中央不断的提银行向实体经济让利,那么一提银行让实体经济让利,银行变就成了一种病态。

接下来我跟大家分享,银行给实体经济让利,同时由于实体经济最需要的不是利率低,而是给实体经济让利,它不是孤立的,它一定是信贷总量增加,给实体经济让利最大的一个行动就是你要大规模给我放贷,其实大规模放贷就是给实体经济让利,扶持实体经济。现在这个*策就是压低了贷款利率,压低几个基点,所以我们来看一下,在*策上两个基本点就是第一增加信贷规模,同时适当降低信贷价格。

这两个*策一个是信贷规模增加,一定是利多银行的,同时适度降低信贷价格,相对于银行来说是减收的,那么两个*策混在一块的综合效果是什么?这两个*策谁是本,谁是末,谁是主导方,谁是次要方?因为主导方如果是信贷规模是主要的,那么降低信贷利率是次要的则肯定是利多,反过来就是利空。

我们回到数据中,年信贷增速为13%,社融15%,也就是说年信贷总规模增长了13%,与此同时银行的息差降低5%,它的综合效果是什么呢?是收入增长12%。在息差降低5%的情况下,收入增长跟信贷规模增长大体是一样的,收入增长略小于信贷增长。年银行的利润出现了负增长,为什么?因为它计提大规模飙升。

今天年信贷增长13%、还是在放水,息差降低了1%,收入增长了11%,而利润增长了接近12%。所以在过去的两年息差一直在降,也就是说一直在实体经济让利,同时一直给实体经济投放超额流动性。在这种情况下,它的综合效果是收入始终在增长。

所以我们看到了,无论是历史还是当下,中国制定的信贷规模增加、利率适当降低*策,它的综合效果实际上是根本上受信贷规模增加影响,信贷规模是本、降低利率是末,最终的效果其银行的收入是增加,而且增幅不小,基本接近信贷规模。利率下降对息差的影响微乎其微,非常有限的。从而使得增加规模与适当降价的综合效果,始终是利多的。所以,我们老说实体经济向企业让利,被大家理解为息差降了很多,中国的息差不能再降了,因为全球的息差都是2%左右,欧美国家的利率也是2%左右。

印度、中国、俄罗斯,还有巴西这种发展中国家,它社会变化的快,它从工业经济发展到互联网经济用了几年,在高速社会变化的过程中容易形成坏账,它不像欧美国家几十年不变,它坏账率低,因为它没有什么新的东西,都是几十年来没有大变化。发展中国家变化的快,必须维持足够的息差,以应对由于变化的快,它就会形成一些不良资产。所以如果我们的息差进一步跌到2%,实际上对系统安全性不利,因此现在的息差就已经见底了。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

—————————————————

凌通盛泰团队每年定期巡回全国各地与广大价值投资爱好者见面交流,有兴趣的朋友请+

1
查看完整版本: 董宝珍电台疫情防控利多银行的深层次经济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