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圆桌丨在高水平开放中锻造产业链供应链长板
TUhjnbcbe - 2022/9/6 18:48:00
白癜风青少年援助 http://m.39.net/baidianfeng/a_5476801.html

中共中央*治局7月30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会议要求,要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加强基础研究,推动应用研究,开展补链强链专项行动,加快解决“卡脖子”难题,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要加大改革攻坚力度,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坚持高水平开放,坚定不移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为促进产业链素质能力整体跃升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下半年需要在哪些方面聚力?产业链现代化建设将提升我国优势产业的国际领先地位,锻造出我国长板产业的“杀手锏”技术。如何在高水平开放中推进产业链现代化?本期圆桌,中国经济时报邀请相关领域研究专家就以上问题进行深度探讨。

嘉宾

许召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副部长、研究员

张厚明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彭波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商务部中商智库理论研究部主任

■主持人赵姗

打造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的产业结构

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环节

 中国经济时报:上半年工业企业盈利稳定恢复,经营状况持续改善。但企业效益恢复不平衡状况依然存在,私营、小微企业盈利恢复相对较慢,大宗商品价格持续高位运行挤压企业盈利空间。在您看来,产业链供应链还存在哪些短板弱项?

许召元:上半年,我国企业效益恢复不均衡的问题仍然较为突出。一是私营企业的效益显著弱于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上半年,我国工业部门私营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5.25%,而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这一指标为8.8%,两者相差了3.55个百分点,这一差距是年有私营工业企业这一统计指标以来的最大值。二是小微企业的效益弱于大中型企业。上半年,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17万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的75.2%,去年同期,这一比重仅为69.6%,说明小微企业的效益恢复情况要弱于大中型工业企业。

效益恢复不平衡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的质量仍有待进一步提升。在不少工业行业,私营企业、小微企业多数位于产业链供应链的上中游,是重要的零部件供应商。在一个较为成熟、高质量的产业链供应链中,产业链的上中下游不同环节企业都应该能够获得稳定和较高的效益水平,不同企业都能获得较好的投资回报,这样产业链各环节的企业都有能力不断加强研发投入,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目前,总体来看,我国不少行业的下游企业,特别是系统集成企业实力较强,而上中游的不少环节,企业数量多,但缺乏核心技术,“专精特新”企业少,差异化程度不高,导致这些中小微企业在产业链中处于薄弱环节,缺乏与下游大企业的定价话语权,企业效益差,进一步影响了企业创新投入能力。

从日本、德国等制造强国的发展经验看,打造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的产业结构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环节。这些国家的中小微企业往往都掌握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在细分领域拥有较大的话语权,和下游大企业之间互相依存,都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由于小企业也能获得高效益,因而这些中小企业的企业家和工人也能够数十年如一日,不断精益求精,在细分领域不断积累和投入,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也形成了整个产业甚至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当前,我国正在大力支持“专精特新”型企业发展,只有这些企业获得充分的发展,一大批中小企业都能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都能培育各自有一定特色的产品,才能从根本上提升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的质量和水平。

张厚明:一是产业链供应链结构层次不高。当前,随着我国人口红利的不断消失、劳动力成本优势逐渐被东南亚国家取代以及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我国的高端产业技术与高端供应链被掌握在西方发达国家手中的问题越发明显,国内许多产业仍处于全球产业价值链的中低端,平均利润率偏低。如年全球最大的PC机企业——联想集团年营业收入高达亿美元,但净利润率却仅为1.1%,而同年生产计算机CPU的英特尔公司净利润率则高达30%。

二是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科技创新是大国博弈的焦点,关键核心技术是产业发展的命门,是重中之重。目前,我国在关键核心技术、基础配套能力、高端制造装备等方面还存在明显不足,核心基础元件、产业技术基础、关键基础材料和先进基础工艺受制于人,我国在不少技术领域存在“卡脖子”现象。据统计,我国32%的关键材料仍为空白,52%依赖进口,绝大多数计算机和服务器通用处理器、95%的高端专用芯片、70%以上智能终端处理器以及绝大多数存储芯片依赖进口。

三是基础研究投入不够。从技术创新的规律来看,只有充分发挥基础研究对科技创新的源头供给和引领作用,才能更好地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长期以来,我国在应用研究上投入比例大,基础研究投入偏少。基础研究投入上的不足,意味着产业创新的后续动力积累不够。年我国全社会研发支出占GDP比重为2.19%,低于美国(2.84%)、日本(3.50%)等大多数发达国家。

四是产业创新链存在不足。强大的产业创新链,是推动我国产业不断升级的动力之源。但我国创新链存在明显不足。科技创新链上,很多企业热衷于从国外引进先进设备进行生产制造,不重视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等。此外,在围绕产业链的创新方面,国内目前渐进式创新较多,颠覆性创新不足,我国企业的创新以产品、工艺创新居多,在基础材料创新、生产技术创新方面明显偏少。

彭波:年2月7日,美国白宫发布题为《美国主导未来产业》的发展规划战略,把未来产业发展重点分为人工智能(AI)、先进制造业、量子信息科学和5G技术四个板块。在这四个板块当中,中美各有优劣。按照英国《经济学人》的分析,中国至少在5G方面领先美国,在人工智能领域水平相当,量子信息科学领域目前形势尚不清楚,只有在先进制造业领域美国相对中国拥有一定的优势。这也是中国未来需要突破的方向。

图片来源:新华社

目前看来,我国最大的和最急切的短板就在半导体或者芯片领域。现在看来,产业链供应链的不完整,并不总是可以依靠国际市场、分工合作来得到解决的。目前我国*府已经在半导体领域进行了较大的投入,企业也在紧密跟进,预计今年28纳米实现量产,明年14纳米实现量产。虽然如此,也只能算是解决了燃眉之急,与国际上已经达到3纳米的先进水平相比依然存在差距,依然需要急起直追。

除半导体之外,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是世界未来竞争的制高点,也是中国当前需要大力加强并取得突破的领域。

同时抓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个环节

中国经济时报:为提升先进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增强重点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促进产业链素质能力整体跃升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下半年需要在哪些方面聚力?

 许召元: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自主可控能力要同时抓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个环节。

从国内看,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自主可控能力一个核心问题是要充分发挥好我国超大规模国内市场的优势,发挥市场需求对产业基础能力、关键核心部件、关键原材料等的带动能力,特别是发挥好国内需求对上游产品的应用机会,为供应链环节上的产品提供应用和升级、迭代的重要场景和应用机会。尤其是大企业要做好供应链主要环节的“备份”工作,分散供应链的来源,从而提高供应链的稳定性和自主可控能力。

从国际看,增强供应链的自主可控能力包括在国际范围内进行供应链的优化工作,尽可能不让重要产品的供应链过于依赖单一国家。特别是要充分利用我国双边自由贸易协定所创造的良好条件,例如RCEP、中韩、中国-瑞士等,加强同这些国家的投资合作,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国际化合作。

 张厚明:一是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应不断加大产业基础能力建设资金投入,瞄准产业链关键短板,集中优势资源予以长期稳定支持。强化产学研协同攻关,围绕重大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加大攻关力度,强化共性技术研究平台建设,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大幅度提高“工业四基”能力,集中优势力量攻克一批明显受制于人的基础性、通用性技术与关键器件。建设国际一流高质量教育体系,推动全社会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加强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育国际一流的科技领*人才和创新团队。

 二是推进产业链供应链数字化转型。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以显著提升产业链供应链运行效率。以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构建“5G+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调互动的数字化产业链体系。以“链主”为关键节点搭建系统匹配、标准统一、口径一致的数字化平台,提升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整体数字化水平。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构建供应商资源池和储备库,提升供应商核心产品供给能力和配套服务水平,从而形成国内外双重联通、多元动态布局的可持续供应链网络,持续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风险应对能力。

三是加快培育产业链“链主”和“专精特新”单项冠*企业。加快培育“链主”企业,重点支持企业家通过创造新模式、运用新技术、制造新产品、开拓新市场,培育壮大一批产业生态中具有重要影响力和主导作用的领*企业。加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力度,以提升基础产品、关键基础材料、核心零部件研发制造能力和基础软件研发、先进基础工艺和尖端设计能力为目标,加快培育一大批主营业务突出、竞争力强的“专精特新”中小微企业,打造一批专注于细分市场、技术或服务出色、市场占有率高的单项冠*企业。

四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推进产业链供应链技术链融合,建立“三链一体”全链条创新生态系统。全面强化产业链、供应链、技术链全过程智慧化集成化管理,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风险抵抗力,建立防护链应对中断或受损风险。完善风险预警机制、应急机制与补偿机制,及时实时追溯突发性内部与外部风险信息,加强产业链供应链外部风险评估和脆弱性分析。通过建立风险管控中心数据库,快速发现“断供”风险隐患,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韧性,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抗风险能力。

彭波:一方面要继续加强集中技术攻关,突破难点、堵点,同时加强基础研发,应用研究和基础研究齐头并进,双管齐下。自改革开放以来,包括中央*府在内的各级*府制定科研攻关战略时就偏重短期见效项目,对基础科学研究不够重视。当然,这也是因为当时经费有限,不得不优先投入能够迅速实现回报的项目。近年来,中央*府日益重视基础研究,但地方*府对于特色企业的培育和提高国内技术水平、夯实基础的重视程度还不够,这些方面在未来须加以改善。

另一方面,长期以来,国内企业界普遍存在一个倾向,以在海外设立研发中心为噱头,吸引资本及地方*府补贴,把科研重心放在海外,而非立足于国内。这样一来,中国的产业和市场发展优先培育了国外的科技研发能力,却削弱了本国科研能力的培养,加剧了本国研发对别国的依赖程度。未来应鼓励企业将研发中心设置在国内,立足国内现状及发展需求开展研发,提升国内科研水平。

在产业现代化建设中锻造中国自己的长板

中国经济时报:产业链现代化建设将提升我国优势产业的国际领先地位,锻造出我国长板产业的“杀手锏”技术。对在高水平开放中推进产业链现代化,您有哪些*策建议?

许召元:锻造产业链供应链的长板是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促进国际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要求。许许多多的经验表明,如果没有自己的一技之长,在关键核心技术上全面受制于人,不仅会带来产业发展的重大安全问题,还会严重阻碍产业升级。要更好地推进产业链现代化,在产业现代化建设中锻造我国自己的长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紧抓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兴产业是在全球都处于发展前沿的新技术和新产业,各国处于大致相似的发展阶段,尚没有哪个国家完全控制这些产业的发展方向,是后发国家锻造长板的重要机会。近年来,我国在新能源、电子信息等一系列产业上,取得了较好的发展,在一些重要领域已经形成了较强的国际竞争优势。

二是做好国内产业集群的优化布局,着力打造一批世界级产业集群。产业只有集群发展,才能更好地发挥规模优势、发挥产业配套优势、发挥创新优势。在当前全球激烈竞争的大背景下,很多重要的产业集群已经不是一个县、一个市,甚到也不是一个省就能很好地发展的,需要着力突破行*区划的分割,加强各地区的协作,真正按照市场规律的要求,促进产业集群的高效发展。

三是做好市场结构的优化工作。要更加重视完善国内市场一体化的体制机制,消除市场分割,优化兼并重组的市场环节,促进形成企业间优胜劣汰的机制,根本改变许多产业低水平、低价格恶性竞争的局面,不断提高产业效益水平,增加实体经济对优质资源的吸引力,从根本上提升产业的创新能力。

张厚明:一是加快推进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全球布局。提升我国企业“走出去”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能力,依托“一带一路”重点建设项目,高效配置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各环节的不同资源。重点提升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在全球价值链的掌控力与引领力,加强对关键节点资源、重要原材料、核心技术的控制,以夯实供应链基础为主线,以培育产业链生态为平台,努力打造空间上高度集聚、紧密协同、集约高效的新型产业链供应链集群,在全球消费市场加快构建产业链供应链营销网络,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深度分工调整和创新发展中提升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的竞争力与安全性。

二是加强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领域的国际合作。依托“一带一路”倡议,形成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之间的资质互认、要素对流等合作的长效机制,与主要贸易伙伴形成产业链供应链安全联合声明,构建国家应急预案和预警机制,建立多渠道、多层次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体系。此外,在全球价值链的语境下,与国际组织合作形成产业链供应链话语体系的谈判、协商、贸易等长效合作机制,共建跨区域甚至全球性的弹性供应链,以利于我国更好地实施对外开放战略、推进国际产业链供应链合作和应对国别间的冲突博弈。

三是不断优化开放条件下的产业链供应链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利用外资环境,持续完善外商投资促进服务体系,推动营商环境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发展,增强对外资企业的吸引力。突破体制障碍,积极探索我国嵌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具体路径,加速要素自由流动,推动我国重点产业相关标准与国际衔接。加快形成产业链供应链与科技创新链在时序和空间多维度共融路径,提高全球资源要素配置水平,防范国别间冲突博弈,规避企业间恶性竞争,携手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共建和平友好的产业链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

彭波: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开展补链强链专项行动、加快解决“卡脖子”难题的出路和方向。年5月14日,中共中央*治局常委会会议首次提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核心内涵是:既坚持*府的引导,也充分反映市场的需求;既保障安全性,又坚持效率性。通过发展国际循环,中国可以融入世界;通过发展国内循环,可以做大做强国内产业链供应链。

新发展格局要求在国内构建完整的产业链,这必然推动全面完善国内产业链,提升产业链治理水平,在整体上塑造双链竞争格局,从长期及根本上进行补链强链。

1
查看完整版本: 圆桌丨在高水平开放中锻造产业链供应链长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