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地时间1月29日世卫组织举办的例行记者会上,“疫苗民族主义”成为核心议题。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警告,当前多国囤积疫苗将导致“灾难性道德失败”;世卫组织首席紧急事务专家麦克·瑞安形象化提出“蛋糕论”:在疫苗分发问题上,一些国家在“为蛋糕而战”,而经济欠发达国家的一线医护人员“甚至分不到面包屑”。
世卫组织为何如此愤怒?
日趋白热化的“抢蛋糕”混战中,发达国家各自“暗使内劲”。德国电视台17日报道,美国辉瑞公司以生产基地“升级”为由削减对欧洲的疫苗交付量,众多欧盟国家致信欧盟委员会称此举“令人无法接受”。同时,意味深长地补充道:“美国市场不受影响”。
1月29日,由于怀疑英国阿司利康公司生产的疫苗优先供应英国,欧盟一度威胁采用“脱欧”协议条款限制新冠疫苗出口英国。尽管争端以欧盟“承认错误”告终,但美国电视新闻网(CNN)依然于30日站出来刊文批判,“欧盟和英国之间的争端揭示了关于疫苗民族主义的丑陋真相”。
发达国家间越演越烈的“抢蛋糕之战”却是富人的游戏。2个月前,人民疫苗联盟的研究报告指出,到年底,富裕国家购买的疫苗总量是其总人口的3倍。
生产和分发渠道被发达国家牢牢紧握,令发展中国家获取疫苗更为艰难。《福布斯》杂志报道,截至29日,仅占世界人口6%的美国、英国与以色列三国,管理着全球疫苗总量的45%,而低收入国家的疫苗注射总量还不到支。报道还引用了经济学人智库此前的预测称,“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能够进行大规模接种的时间将不会早于年”。难怪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感慨:“当下,搞到(新冠)疫苗比搞到核武器还难。”
31日,巴基斯坦专门动用空*专机前往北京,接收中国援助的新冠疫苗。这一幕极具象征意义:对于医疗系统薄弱的广大发展中国家而言,新冠疫苗极为关键,直接挂钩国家安全。连日来,塞舌尔、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土耳其、秘鲁等多国加紧购入中国疫苗,多国*要更是纷纷带头打中国疫苗。
被称为“发展中国家生命线”的中国疫苗成许多发展中国家的首选,这本是有助于全球抗疫的好消息,一些西方媒体却再次戴上了“有色眼镜”,言必称“地缘*治”“大国竞赛”,将中国疫苗污名化为“外交工具”。
当人们都在担心年将成为年的复刻版时,个别西方媒体的报道方式和底层思维与去年竟是如此相似。年,正是在一次次抹黑、栽赃他国,一次次将抗疫*治化的过程中,全球抗疫错失一个又一个窗口期。“在一个分裂的世界里,我们无法战胜这种流行病”“疫情的*治化加剧了这一问题。在我们所有人都安全之前,没有人是安全的。”谭德塞于年6月的发言仍然振聋发聩。
世界不能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两次。正如1月31日德国卫生部长施潘所称,“无论疫苗是在哪个国家生产的,如果它们安全有效,就能帮助应对疫情”。每一支疫苗,都可能改变一个人乃至一个家庭的命运。跳出疫苗民族主义的窠臼,走出地缘*治的藩篱,才是世界在年走出新冠阴影的唯一正道。
策划/牛宁
审校/毛莉
文案/任天择
翻译/任天择
主播/任天择
后期/陆宁远
来源:海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