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显示偏好和自由市场本文认为所有关于福利经济学的觉悟都尚未成熟,福利经济学可以借助所显示偏好概念进行重构。这种重构与之前“旧”或“新”的福利经济学体系全然不同。事实上,如果雷德的观点是正确的,很多人可能会认为我们提出的复兴福利经济学会比任其消亡更糟糕。
显示偏好使得能够揣测并度量一个人的价值观的假设不成立。福利经济学至今都将价值定义为对假设的“社会状态”的一种假定估值。但是显示偏好仅仅谈到价值能通过选择的行为被揭露。让我们联想一下自由市场上的交换。这种交换是双方自愿的。因此,交换的发生代表双方将从交换中获利或者更严格地说,都认为自己都够从交换中获利。
双方就交易达成共识说明他们确实获益了。自由市场是世界各地发生的所有自愿交换的总称。由于每次交易都表明交易双方的利益一致性,所以我们必须得出结论,自由市场对其所有参与者都有好处。换句话说,福利经济学可以说自由市场增加了社会效用,同时仍然遵守一致性原则。
那么Reder所言又如何解释呢?那个充满了嫉妒心,见不得别人得到好处的人怎么说呢?但他自己也参与了市场活动,所以某种程度上,他表现出了他喜欢这个市场并且从中获益。我们对他对他人交换的看法并不感兴趣,他的偏好没有通过行为展现出来,因此和我们讨论的并不相关。我们怎么知道这个假想的嫉妒者因为他人的交换行为而降低了效用?
咨询他的口头意见是不够的,因为他所言的嫉妒可能是一个玩笑,或一个文字游戏甚至是刻意的谎言。那么,我们义无反顾地得出结论,自由市场的运行总是增加社会效用。而且我们可以以经济学家的身份宣称这一点绝对正确,而无须涉及伦理判断。自由市场和“分配问题”大体上,经济学,特别是福利经济学,总是充满了对分配问题的讨论。例如,已经确定的是,自由市场会增加社会效用这一点很有道理,但必须是在考虑到给定的收入分配的范围内。
由于收入分配的变化看上去总是损害了一个人并且使另一个人受益,所以有人声称,在社会效用和分配的改变上我们无法做出任何结论。并且,收入分配永远在变。然而,在自由市场上,不能脱离其他条件单独讨论“分配”。一个人的货币资产被收购了,由于别人购买了他或他的祖先的服务。脱离市场的生产和交换过程就不会有分配这一流程;因此,“分配”的概念在自由市场上变得毫无意义。
因为“分配”只是自由交换的结果,而且由于这一过程有利于市场上的所有参与者,并且增加了社会效用,所以直接能推导出自由市场的分配结果也会增加社会效用。然而,某些案例中国家行为确实在这一点上受到诟病。当国家从彼得那里剥削并以此补贴保罗时,这是一个独立的分配过程。此处分配脱离了生产与交换,因此上述概念就有意义了。而且,这样的国家行为明显地有益于一个群体,并伤害了另一个群体,从而违反了“一致性规则”。
国家的角色直到最近,福利经济学才分析了国家的角色。事实上,经济学几乎从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