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经济学原理决策第二
TUhjnbcbe - 2022/10/13 22:06:00
白癜风药膏 http://pf.39.net/bdfyy/bdfzj/160310/4784987.html

老子曰:“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人始终都处于变化之中,一方面是自身在不断地变化,另一方面是外界也在不断地变化。人作为主体,面对变化就始终需要权衡利害,有所取舍。

判断利害的依据,则是从自身的需求出发。利益自身生存和生长的,就是有利的选择。损害自身生存和生长的,就是有害的选择。因此人的本性也就是趋利避害的。其中对于“利”的追逐是最主要的动力,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个“利”不仅有物质需求,还包括精神需求。

人的需求是复杂的,其中存在着多层次的需求,因此会为了自身的需求而有复杂的行为。多层次的需求,是从初级到高级,从物质到精神的。这其中有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感和爱,尊重和价值实现的需要等。为了满足各种需要,人会去权衡利害并有所决策。

不管是内在的需要还是外在的利害,人都是通过认知自己和外界来有所权衡取舍。但是现实世界是极为复杂的,认知自己和世界是很不容易的。对于认识的程度,可以从广度、深度、长度来衡量。认知的越全面,越深刻,越长远,也就能更好地权衡利害,可以做出更好地决策。

个体的需求和决策是较容易分析的。但当人与人相互影响时,分析众人的需求和决策也就会变得复杂。一家之主需要权衡家庭的利害并决策,一国之君需要权衡国家的利害并决策。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待整体,除了要能够从微观的角度来看待个体,还要能够看到整体内的相互影响和最终结果。因为微观个体趋利避害的本性,宏观上制定制度和*策也就可以激励个体有所行为,通过对个体的激励来影响整体。

似乎人始终都在面临着权衡取舍,需要有所决策。常见的情况,人都是根据逻辑思维来权衡利害,但思维本身是有局限性的。除了用思维来决策,还有一种方式是不做权衡取舍。如果能够让内心回归清静,会有直觉的指引,自然会很清楚要做什么样的决策。如果能够无为自然地跟随内心的指引,也就能始终做着最优的决策。

如老子所说,最好的决策是无为。

注:文章仅为指导个人的分析和实践,多有不足之处。

1
查看完整版本: 经济学原理决策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