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
AP微观经济学是一门适用于各个专业的应用基础课程,是大部分美国院校一二年级的必修;并且是商科的专业基础课:未来美本商科类专业学习的一个必修基础课程,凡是商科大类包含的学科,从会计accounting,金融finance到管理学management,都是必不可少的。学习难度适中,5分率相对较高,非常适合大家报考。所以提前备考的观念依然十分重要,接下来,为大家整理了关于AP微观经济学的相关资料
1AP微观经济学课程介绍
AP微观经济学是一门大学水平的课程,它向学生介绍应用于个人经济决策者相关功能的经济学原理。本课程还促使学生的熟悉产品和要素市场的运作,了解收入分配,市场失灵,以及*府在促进经济效率和公平方面的作用等知识。学生学习使用图示,图表和数据来分析、描述和解释经济概念。AP微观经济学相当于一学期的大学经济学导论课程。
2AP微观经济学课程内容
AP微观经济学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分为六个常规的教学单元,建议按以下顺序循序渐进地学习:
第1单元:基本的经济学概念
第2单元:供求关系
第3单元:生产、成本和完全竞争模式
第4单元:不完全竞争
第5单元:要素市场
第6单元:市场失灵和*府作用
每个单元可分为不同教学章节或主题。
适合学生
对经济学有兴趣,并希望选择经济,金融和市场为专业的同学。
学科目的
进一步增强学生对考点和考纲的理解。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度,运用独特的答题技巧提升答题速度与精准度,强化逻辑分析问题的能力,快速提升考试内FRQ简答题部分的写作与答案架构能力,避免中式英文与字不达意的问题。通过课后作业,课内开放式讨论和教师反馈,查缺补漏,冲刺高分5分,了解各类考试技巧与如何有效支配考试时间,最大化冲刺5分。
3AP微观经济学考试内容
AP微观经济学考试内容
AP微观经济学侧重于经济学原理在经济体系中个人决策者(包括消费者和生产者)的相关功能中的应用。
AP微观经济所占考试比重
经济学基本概念,分值占比12%-15%;
供求关系,分值占比20%-25%;
生产、成本和完全竞争模型,分值占比22-25%;
不完全竞争,分值占比15-22%;
市场要素,分值占比10-13%;
市场失灵及*府职能,分值占比8-13%;
4AP微观经济学四类技能的考察
AP微观经济四类技能的考察
考试同样考察学生对四个技能类别的熟练程度:
原理和模型:定义经济原理和模型。
解释:阐述给定的经济结果。
操作:判断特定经济形势下的结果。
图形和视觉效果:使用图表或可视化的方法展示经济形势模型。
5AP微观经济学考试形式
AP微观经济学考试形式
考试时长:2小时10分钟
考试概述:AP微观经济学考试评估学生对课程框架中列出的技能和学习目标的理解。考试时长2小时10分钟,包括60道多项选择题和3道自由回答题。
考试形式:
第一部分:
多项选择,60题,70分钟,占考试成绩的66.65%
多项选择题将评估学生对经济原理或模型定义的掌握、解释给定经济结果以及判定特定经济情况的能力。大约四分之一的多项选择题将包括数学分析或计算。
第二部分:
自由回答,3个问题,60分钟,占考试分数的33.35%
所有四种技能类别将通过3个自由回答中进行评估。
问题1:长问答题(15分)
问题2:简答题(7.5分)
问题3:简答题(7.5分)
整体而言,年的AP宏微观经济取得3分+的难度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宏观经济的5分率为18%,与年相比有了小幅提升,但低于年;微观经济与年相比,5分率和4分率都呈现下降趋势,年的5分率为20%。
接下来,我们邀请到资深主讲:Joel老师为大家带来针对年AP微观经济学课程的备考学习规划公开课
本期AP微观经济学讲座介绍
关键词:AP经济学、AP课程微观经济学5分
主讲嘉宾:Joel老师
美国复临高等研究院工商管理专业硕士
曾任北京爱迪国际学校任教学主任,西安市铁一中学国际部国际课程教师
擅长领域:AP经济学
导师介绍:
AP等国际课程课件及习题研发,善于将课堂教学与生活相结合,营造轻松活跃的氛围,让学生对课堂充满兴趣,AP微观经济学5分率达90%
1本期直播分享
微观经济学培养了学生的4大领域认知
微观经济学开发了学生的4组课程技能
2直播时间,提前预约
直播时间:11月27号19点(周六),限时免费参营
直播平台:为一外语视频号直播间
为一外语
我们始终以
“课程品质为一”
“教学服务为一”
“学生收获为一”
三大品质贯穿整个教学
核心理念为:语言能力、学术能力、思维认知
01科学专业的教学体系weiyiwaiyu
02为一AP学员近期高分成绩单weiyiwaiyu
本文部分图文来自网络,如有异议,联系客服处理
想要获取海量备考干货、真题
想要了解最新、前沿的留学资讯
雅思
托福
AP课程
A-Level
为一外语专注于
雅思、托福、AP、A-Level等课程培训
文书/国际竞赛/背景提升
“课程品质为一”
“教学服务为一”
“学生收获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