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谓“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随着近些年考研热度增加,每个人对于考不考研都有着自己的判别标准,也有着自己的一套经验。
这段视频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在年8月北京卫视一档名为《我是演说家》的节目中,考研名师张雪峰与著名主持人马丁之间,关于大学毕业生考研重要、还是就业重要展开了激烈辩论,并造成了当时考研界的很大舆论。事情已经过去两年,视频内容也许已经被人忘记,但是所讨论的问题依旧存在,那就是大学生应该考研还是应该工作?
网上关于这个问题,每个人都能说出很多种自己的看法,但基本上都是主观观点,很少有人站在理性的角度,为纠结是否考研的同学提供一套属于自己实际情况的判定标准。因此,启航考研小编本周的“启航独家”就用“博弈论”的思路,讨论一下大学生究竟应该就业,还是考研。
什么是博弈论?
在进入主题前,首先要对“博弈论”这个词做一个解释,毕竟我们是要用“博弈论”的思想去分析“该考研还是该就业”。
博弈论,是现代数学的一个分支,是根据个人预测与实行行动,判断最优的选择,目前,博弈论应用最多的领域就是经济学。在博弈论中,包括七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分别为局中人、行动、信息、策略、收益、均衡和结果,这些因素会在后续分析中被反复提到,是决定我们是否考研的关键点!
考研现状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人数连创新高,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用人单位学历要求也越来越高,高学历意味着高待遇,在此环境下,毕业生更倾向于考研,一方面为了高学历,另一方面可以逃避一时的就业压力。除此之外,教育水平的提升,使得人们对于知识有了新的理解与追求,过去的本科学历已经远远无法满足人们的需要,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考研——这种追求更高学历的途径成为了一个不错的选择。
但在“考研热”的背后,也存在着一个重大问题,那就是部分人认为考研就是为了更好地就业,这非常容易造成大众对研究生产生误解,使其失去了原有的本、质内涵——研究,而更像是一种追利行为。同时,影响人们是否考研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决定的,如个人发展意愿、社会环境、身边人的就业去向等,而且大学生无法准确判断考研需要付出的成本,很多时候都是在“人云亦云”的背景下,开始盲目准备考研,这从“博弈论”理性角度看是非常不正确的。因此,对大学生考研抉择做更深一步的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
模型建立
好了,分析了这么多内容后,接下来,就要开始建立真正的考研、就业博弈模型。
第一步,要确定局中人。无论是考研还是就业,都是基于自身情况判断做出的决定,因此,学生本人就是这场博弈论的“局中人”。
第二步,确定策略,即考研与就业两种选择。
最后,确定收益。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出发点,最终获得收益是不同的,例如学生本身想考研的意愿较强,那么他选择考研的收益就要比意愿不强的同学高,这很容易理解。
为了便于分析,做出以下四点假设。
01.学生只根据两个重要因素来决定是否考研,即模型只有两个博弈方,博弈方1是兴趣;2是能力。
02.学生只有两种选择,即考研或就业。这里把学生考公务员、创业或出国都视为就业。
03.如果学生主观意识偏好考研,那么模型中就会表现出考研给学生带来的效用比就业大;当学生更有能力考研时,在模型中表现为考研给学生带来的收益比就业大。
04.学生完全理性地,且学生自己决策,不存在决策的先后顺序问题,即该模型为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模型。
另外,用字母A和B分别表示考研和就业两种可选择策略,那么最终所建立的模型如下图1所示。
在以上模型中,UA表示考研给学生带来的效用,UB表示就业给学生带来的效用;RA表示考研带来的收益,RB表示就业带来的收益。
此外,再假设CA为考研需要付出的成本,主要包括时间成本、经济成本(买辅导书、报辅导班所花的费用)和心理压力等;假设CB为就业需要付出的成本,主要包括搜寻就业市场信息、投简历等所付的成本,这其中由于CACB,所以不在讨论范围内。
模型分析
根据上述所建立的模型可以看出,大学生考研与就业之间的博弈结果共有四种情况;换句话说,当仅考虑兴趣与能力时,大学生考研与否,共有四种策略可以选择。那么每种策略结果如何?收益率如何呢?接下来,启航考研小编就详细分析模型背后的含义。
1.当UA>UB、RA>RB时,即无论从兴趣角度,还是从能力角度,都选择考研。分开来看,UA>UB说明自身对考研感兴趣,那么此时考研带来的效用就要大于就业;RA>RB则说明自身有能力考研,那么考研带来的收益就要比就业大。
具体到实际情况,如果你自身对高学历有很强的追求,或者说希望未来从事某种领域研究工作,那么考研是非常值得你去选择的。
2.当UA<UB、RA>RB时,表示自身对考研并没有多大兴趣,但是考研确实能够为自己带来较高的收益,那么就有选择考研的可能。
同样,具体到现实情况,对考研不感兴趣的原因有很多,如不愿意付出过多的精力与金钱;或者是付出了很多,但最终结果依旧是不可控的。再加上很多企业在应聘时,工作经验的优先级要高于学历,所以与其浪费时间准备考研、读研,还不如用这些时间找个工作,踏踏实实积累经验和人脉,三年后未必会差于那些刚毕业的研究生。在以上思路影响下,可能会作出就业的选择。
但是以上思路是片面的,属于单边逻辑;换句话说,不是从一个理想角度分析考研与就业,失去了“博弈论”中“参与人”完全理性的假设。虽然读研不能和三年工作经验相比,但读研时间绝不只是“混日子”,其实也是对自己能力的一种培养。即使毕业后,个人薪资暂时会低于已有工作经验的人,但是从长期发展角度来看,如果真想在一个行业做出成绩,高学历是必不可少的。因此,从这个角度讲,即便不偏好考研,但自身能力达到的,也可以选择尝试。
3.当UA>UB、RARB时,表示自身对考研还是很有兴趣的,但是自身能力不是特别允许,如专业课较差、英语基础薄弱等;但是如果考研成功的话,能够大幅度增加自己自信,同时也能给父母带来欣慰。
那么,在现实中,会是怎样一种情况呢?这部分人,通常身边会有考研成功的案例,他们看到了考研成功后带来的收益,因此会对考研产生很大兴趣,认为自己也可以一试;但是由于能力原因,考研复习之路会异常艰辛,甚至会使他们产生一种“不能失败”的错觉,心理压力陡增。
其实对于这部分学生来说,小编还是非常鼓励的,因为他们有考研的梦想;但现实是很残酷的,考研竞争压力之大,有目共睹,如果仅靠口头鼓励,是没有什么作用的。因此,给大家的建议是可以试一下,报一些辅导班,让专业分析师对自己的能力做一个系统评价,最后再决定是否要考研。无论考研还是就业,都是人生的一个选择而已,不必有过大心理压力;就算就业,只要自己有一颗奋斗的心,一定会收获自己的成功。
4.当UAUB、RARB时,表示自身无论是从兴趣还是能力方面,都会选择就业。产生这种选择的原因也比较多,如不偏好考研,觉得就算考研成功,要想功成名就还要在研究生时期再艰苦奋斗三年,甚至继续读博,那样还不如在职场打拼三年,不仅可以赚钱,给家里减轻负担,还能积累宝贵的工作经验和人脉。
对于这种选择,小编态度可以用一句话概括,那就是“人各有志、不可强求”。考研这条路是艰苦的,并不适合于每个人;那些一味劝人考研,并不分析个人实际情况的,都是不负责任的。所以,如果你的兴趣、能力都不再考研这一选择上,那么就可以早日就业,寻找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切不可盲目效仿他人。
结果分析
用“博弈论”分析考研还是就业的因素还很多,如所选专业类别、自身考研环境等等,本次小编只是选择了影响因素较大的兴趣和能力。无论是选择考研,还是选择就业,都要付出很多心血,如果选择考研,那么意味着你将放弃一些很好的就业机会,还要摒弃以往懒散习惯,学会自律;否则,带着错误动机去读研,可能几年下来不仅没有学到真本事,还白白浪费了时间、金钱。
说完了付出,接下来就说一下考研所能带来的收益。如果认真接受三年教育,毕业后,无论是个人素养还是工资待遇,都一定会有一个质的飞跃。因此,在选择考研还是就业的时候,眼光与思想应该放长远一点,追求更有理想的人生道路,所以大家一定要理性分析自身考研的各种条件,切不可急于做出选择。
最后,启航考研老师想说的就是,选择是一种很神奇的东西,你永远都会对没有选择的那一条路感到留恋;即使尽全力、用理性的态度进行抉择,但难免会出现失误,所以考研与就业,并没有对与错,只有适合不适合。
如果你做好了准备,选择考研这条美丽而又充满荆棘的道路,那么就要不后悔地走下去,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