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

首页 » 常识 » 灌水 » 姬玉谁偷了研究所里的小苹果
TUhjnbcbe - 2020/6/8 16:30:00

姬玉:谁偷了研究所里的“小苹果”


“这是用于研究的苹果,我一个也舍不得摘,没想到被一夜偷光了,估计偷的人也不知道这些苹果的价值远大于吃。”青岛市农科院果茶研究所副所长韩明三欲哭无泪,17日晚上他还在北宅毕家村果木培育基地查看用于科研的苹果新品种,没想到18日一早再来发现3棵科研果树全被偷光。 科研苹果一夜之间全部被盗,这真是“红红的小脸”温暖了小偷的心,却冰凉了研究者的心。且不说这些诱人苹果凝结着研究人员的全部心血与汗水,单单是带来的间接经济损失亦高达亿元,怎会不让人痛心疾首? 于是,早日侦破案件,挽回部分损失成了当务之急,但现实情况却不容乐观,坐落在北宅毕家村,没有任何监控设施,没有任何人员看管,周围都是树林果木,这样的环境怕是难以断案。这就不禁让人感到费解,既然是如此重要的科研重地,怎么连这点“防人之心”都没有呢,这真像是研究人员自己动了自己的“小苹果”。 无标识的果园“出卖”了“小苹果”。相信大家都会被采摘园里阵阵飘香的水果所吸引,禁不住购买尝鲜,同理,倘若路过这片苹果园必然会过目不忘,况且经过多年培育的“新品”肯定会个大成熟,与众不同,被人惦记也就不为过了。只是,如果园内有醒目的标识,用于提醒,一来告诉人们这是科学研究,不能随便食用,二来警告不可偷盗,一经查明会严厉处罚,想必也不会发生这种悲剧。 无硬件监控“放跑”了“小苹果”。既然做这么重要的课题研究,经费一定不少,再说安装摄像头、安排值班人员也花费不多,相信一般的果农也会在收获季节严加戒备,谨防“梁上君子”,更何况是几年的研究成果,怎能在最后的关卡“全*覆没”,颗粒无收?这不得不说是研究所的一大失策。 因此,追踪“暗偷”的同时,倒不如也查查研究所这个“明偷”,站在“亡羊补牢”的角度上,反思“无防护措施”的伤痛,不仅要普及科研知识,让村民、市民懂得珍惜、知道保护,还要加装监控设施,派专职人员看守,对损失较大的,追究主管部门,提高重视程度,避免类似事情的发生。相信多管齐下,“小苹果”一定会红遍满山。  作者:姬玉


:姬学涛)

1
查看完整版本: 姬玉谁偷了研究所里的小苹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