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探究理性主义在新古典经济学理论中的体现
TUhjnbcbe - 2022/11/27 21:05:00

19世纪70年代产生的边际效用学派深入到经济活动行为者的心理层面来研究经济问题。他们以欲望为出发点,以效用为中心,经济学理性主义转变为主观效用理性主义。效用学派为新古典经济学的产生建立了基础,因效用概念被引入经济学,使得新古典经济学的理性主义有了明显的工具主义倾向。

这一时期的经济学理性主义主要表现为目标函数的最大化,即达到均衡。这样在理性的假设前提下,借助于边际分析方法和数理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家逐渐构建了一个逻辑优美、结构严谨的经济学大厦。

马歇尔在其著名的《经济学原理》中阐述过*治经济学或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一般生活事务的学问,主要研究的是人日常生活事务方中影响人类行为的那些动机。

基于这样的观点——人类动机可以进行明确的货币衡量,马歇尔认为人的经济行为和其他社会行为之间具有明显的区别,人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他认为在经济生活方面有成本——收益计算的限制,又有心理上享乐主义的原则可作依据(如边际效用递减),再加上市场价格可以衡量,所以经济行为有别于其他社会行为,人基本上是理性的。

在理性假设前提下,借助于边际分析的数理分析方法,新古典经济学家开始全面论证斯密的“无形之手”原理。对消费者行为分析中,杰文斯和瓦尔拉斯采用基数效用论来论证并得出消费者均衡的一般条件。但是因为效用具有不可衡量性,所以帕累托通过对无差异曲线的使用来解释消费者的偏好。

希克斯则使用偏好尺度和商品边际替代得出在一定条件下消费者均衡的结论。萨缪尔森指出希克斯理论的缺陷是不可证伪,转而使用“显示偏好理论”来解释消费者行为。经济学家在对厂商最大化经济行为的分析过程中,经历了方法上的转变。

马歇尔借鉴了杰文斯对效用最大化行为的阐述,得出了生产者均衡的条件:最后一单位货币所能买到的每种可变要素所生产的边际收益彼此之间相等。

张伯伦和罗宾逊分析了不完全市场结构,首次明确采用严格的边际价值分析方法来证明利润最大化条件,后来经过萨缪尔森用求极大和极小的数学方法验证,这成为了分析利润最大化的标准工具。关于古典经济学家提出但并未证明的个人最大化如何与整体最大化相一致的问题,新古典经济学家在这方面做出了努力,并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

瓦尔拉斯通过“拍卖人”的叫价模式描述竞争市场是如何达到一般均衡。帕累托再把交换的一般均衡推论到生产的一般均衡的同时,还引入了检验这种均衡是否最佳的标准,后人称为“帕累托最优”。但一般均衡和帕累托最优的可能性一直得不到严格的数学证明,最终在阿罗——德布鲁一般均衡模型中,均衡的存在性、唯一性和稳定性以及这种竞争均衡与帕累托最优相一致的问题才得到了严格的证明。

罗宾斯给出的现代意义上的经济学定义:“研究这样一种人类行为的科学,即把人类行为视为目的与具有多种用途的稀缺手段之间的关系”。这个定义也一定义意上赋予了“经济人”的理性以一个明确的经济学含义:即通过成本——收益核算,经过精密的计算和仔细的权衡,对可利用的实现目标的手段进行优化选择。这里的理性无疑就是马克斯·韦伯所说的“工具理性”。于是现代经济学就变成了主要研究如何有效运用现有“手段”的学科。

理性预期理论

年10月10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年的经济学诺贝尔奖被授予理性预期理论的代表人物,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罗伯特·卢卡斯。这标志着以反对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而著称的理性预期学派的思想在西方经济学界受到了普遍的重视和承认。

理性预期理论的核心是理性预期假定,它最初是由年轻的美国经济学家约翰·穆勒在美国《经济计量学》杂志7月号上发表的一篇题为《合理预期和价格运动理论》的论文中所提出来的。在这篇论文中,穆勒指出预期是对未来事件有根据的预测,所以它们与有关的经济理论的预测本质上是一样的,所以应该把这种预期叫做理性预期。

在西方经济理论中,预期是指经济活动主体为了谋求个人利益最大化,对与经济决策相关的不确定因素进行预测。所谓理性预期,就是当人们把理性的最大化原理用于信息的取得和处理时所形成的对未来经济变动的预期。

它假定个人不会出现系统性的预期错误;相反他们对未来的揣测一般说来是正确的。为此,理性预期理论认为,当人们对未来形成一种预期时,个人会利用一切可以取得的相关信息,并尽量少用信息,以达到使取得和处理信息的边际成本等于由此活动取得的边际效益的程度。在信息完备且无不确定因素的极端情况下,这一假设就成为一种完全的预见了。理性预期与有效的市场出清构成理性预期理论的两个中心假定。

20世纪70年代初,经过芝加哥大学罗伯特·卢卡斯和明尼苏达大学托尔斯·萨金斯、尼尔·华莱士等人的潜心钻研、系统阐述,理性预期理论日趋完善。这个以卢卡斯为代表的理性预期学派以“理性人”假定出发,提出经济活动主体为获得最大的利益,总是设法利用过去、现在和未来一切可以获得的信息,对所关心的经济变量在未来的变动情况做出尽可能准确的预测,并认为这种预期才是合乎理性的。该学派还通过建立一套数学模型来对各种经济变量进行预测,从而将预期在经济理论中的重要性向前推进了一步。

需要说明的是,理性预期学派并不认为所有单个企业或个人通过收集和分析有关信息而形成的主观预期必定是正确无误的;他们只是说,尽管经济当事人的预期值必然和未来的实际值之间有误差,但它们的均值一般说来必将趋近于或等于宏观的实际值。

理性预期学派一方面认为宏观总量是微观个量的总和,而微观个量又是微观经济主体行为的结果;另一方面认为必须坚持古典经济学中的“理性人”假定,并将微观经济主体预期建立在理性人假定的基础上;这样以坚持理性主义的微观经济学为基础而建立的宏观经济学也必然是坚持理性主义的。所以理性预期学派通过理性预期理论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沟通了起来。

理性预期理论中还着重分析了*府的行为,它分析了人们的合理预期对经济生活的影响,指出*府掌握的信息相对于公众来讲是不完整的,*府的*策所取得的预期效果会被由人们的预期而产生的预防措施所抵消,所以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比如为刺激经济而实行通货膨胀,人们一旦有了这种预期后,会要求增加工资,这样企业主就不会增加投资,增雇工人,结果,经济依然停滞,而且还会存在通货膨胀,故*府应主要采取自由放任*策或出奇制胜的*策才能收效。

或者说,在不存在持续的预期错误的条件下,由于价格已被假定为迅速出清市场,因而经济活动中不会出现产量和就业量对其自然率的系统偏离,这样宏观经济*策也就失去了发挥作用的基础。

1
查看完整版本: 探究理性主义在新古典经济学理论中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