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国际贸易和比较优势
TUhjnbcbe - 2022/12/2 21:05:00
甘肃白癜风微信交流群 http://www.cgia.cn/news/chuangyi/1647595.html

即使你样样不如别人,你也可以活得很好,因为别人就像你有求于他那样,有求于你。通过互相交换,你们会实现双赢。这就是英国伟大的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首次阐明的比较优势原理,近年来,比较优势原理一直照耀着我们,直到今天。

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在哈佛大学读研究生时,有人曾经问他:经济学中有没有什么令人惊异的原理?萨缪尔森后来说,比较优势原理就是这样。它的逻辑无懈可击,但是甚至连聪明如数学家和物理学家的人都不能自行地理解它,即使在被解释后暂时相信了它,可是不久又会重新怀疑它。比较优势原理是解释国际贸易原因的理论基础。

人类的近代史是从年前后开始的,因为在这一年前后,有几个地理大发现,特别是哥伦布年到达美洲大陆。人们第一次知道,这个世界其实没多大,我们都在一个小小的星球上,也正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各国之间的交往迅速增加,主要的标志就是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也就是国际贸易,变得异常频繁。

国家之间为什么要做生意?肯定是因为做贸易比不做贸易,也就是自给自足要好,经济学家的重要贡献,就是在原理上说明了做贸易比不做贸易好。

一件事情,只有在原理上确定不疑,才能使人们坚定做此事的信心,这也是理论的重要性。

经济学家的认识不是一下子就到位的,而是经过了一个复杂的、长期的过程。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产生了两种理论,来解释贸易的原因。

第一种理论是由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来的,叫“绝对优势理论”。亚当·斯密认为,如果一个国家生产某种产品的直接成本,也就是会计成本,比别的国家低,该国就在这种产品上有绝对优势。如果每个国家都生产自己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然后用自己的产品,跟别的国家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交换,比事必躬亲,什么都自己生产,来得更好。

假如中国和美国只生产和消费两种产品:面包和葡萄酒,再假定生产只需要劳动力,不需要其他投入,也就是其他投入是免费的。还要假定两国人民的偏好是一样的,这个偏好有些特殊,即消费葡萄酒和面包的数量要相等,就像人们对于穿鞋的偏好一样,左鞋和右鞋的数量必须相等,否则穿鞋的效用,由数量较少的鞋决定,比如一只左鞋两只右鞋的效用,与一只左鞋一只右鞋是一样的。

我们做这些假设,是为了降低思考的难度,但是并不影响要得出的结论,即使去掉这些假设,结论还是一样的,不过分析起来就太复杂了。这就叫科学的思维方法,科学是简洁而优美的。

如果中美两国各有个劳动力,在给定的时间内,每个劳动力生产的效率如下:

中国美国

3单位面包1单位面包

1单位葡萄酒3单位葡萄酒

如果中美两国都闭关锁国,要想达到自己最大的福利,中国就要把25个劳动力配置到面包的生产上,剩下的75个配置到葡萄酒上,因为只有这样,面包和葡萄酒的产量才会相等,别忘了我们的消费相等的假设。

这样,中国的总产量就是75单位面包,75单位葡萄酒,这也是中国人的最高消费水平。

同样,美国要把75个劳动力用于面包生产,25个人用于生产葡萄酒。美国人的最高消费水平也是75单位面包,75单位葡萄酒。如果两国决定开放,从对方进口东西。按照亚当·斯密的理论,中国生产面包有绝对优势,因为中国生产1单位面包的直接成本只有1/3个劳动力,而美国要用1个;同时,美国在生产葡萄酒上有绝对优势。

假定中国发挥自己的绝对优势,只生产具有绝对优势的面包,而不生产葡萄酒,美国则只生产葡萄酒,然后经过交换,也就是国际贸易,换取自己不生产的东西,看看情况会怎样。

中国把个劳动力全部用来生产面包,中国面包的总产量,也是世界面包的总产量就是单位,比封闭条件下的单位翻了一番。

同样,美国把个劳动力全部生产葡萄酒,全世界的葡萄酒产量就是单位,也翻了一番。总产量翻了一番,就有了提高福利的可能。

国际贸易是有风险的,假定中国只生产面包,而美国既生产葡萄酒也生产面包,而不与中国进行贸易,则中国就危险了。因为根据偏好假设,单位面包0单位葡萄酒,与0单位面包0单位葡萄酒组合是一样的。美国也面临同样的情况。

可是为什么中美两国都敢分工,只生产一种东西呢?就是因为中国人认为,美国人不愚蠢,他们愿意跟中国做贸易,而不会什么都生产。美国人也是这么看中国人的。也就是说,中美两国人民都认为对方是理性的,都追求自己利益的极大化。

剩下的问题就是交换了。假如中国给美国单位面包,美国愿意给中国多少葡萄酒呢?那就要看如果美国要生产单位面包,需要放弃多少葡萄酒。

单位!因为每个美国劳动力只能生产1单位面包,美国要产出单位面包,需要个劳动力,而个劳动力可以生产单位葡萄酒,对美国人来说,单位面包和单位葡萄酒是等价的。美国最多愿意放弃这么多的葡萄酒交换面包。当然,美国人一共也没有这么多劳动力,根本也生产不出这么多的葡萄酒。

而对于中国来说,多少葡萄酒就可以接受呢?

那就要看,为了生产单位面包需要放弃多少葡萄酒,因为中国人生产单位面包需要50人,而50个人可以生产的葡萄酒是50单位,对中国人来说,单位面包和50单位葡萄酒是等价的,美国人给50单位葡萄酒我们就满意。

如果美国人给了中国单位葡萄酒(当然美国人没有这么多酒),美国人尽管没有占便宜,可也没有吃一点亏,不过好处都让中国人占了;如果美国人只给中国50单位葡萄酒,中国人也不吃亏。

实际的成交价格或者比例不是这两个极端,而是介于它们之间,比如单位面包,换单位葡萄酒。这样,中国人和美国人皆大欢喜。

我们又一次看到,贸易的最差结果是一方得到好处,而另一方没有好处但并没有吃亏。贸易的一般结果是双赢!

结果就是,中国人的福利水平是单位面包和单位葡萄酒,美国也是。中美两国人民的福利水平都翻了一番!它们都因为放弃了一部分产品生产,转而依靠贸易获得它们而变得更富裕了。

所以,绝对优势是国际分工合作的原因之一,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原理可以解释一部分国际贸易。

但是,绝对优势也只能解释一部分国际贸易,还有很多的国际贸易它解释不了。

还以中美两国为例,所有的假设都相同。只是效率不同,变成了下面的情况。

中国美国

5单位面包1单位面包

5单位葡萄酒3单位葡萄酒

按照绝对优势原理,中国生产任何产品都有绝对优势,美国任何产品都没有绝对优势。那么,中国应生产全部的产量,美国则放弃所有生产。只有美国有求于中国,中国则并不有求于美国。

但是,不是这样的!中国就像美国有求于中国那样,有求于美国。这个时候,照样有必要进行分工基础之上的贸易,美国的福利提高,中国的福利也会提高。

这个不符合直觉,可是却符合逻辑。年在亚当·斯密之后,英国的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在其名著《*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提出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比较优势原理”,在理论和逻辑上证明了:即使一个国家样样都比别人强,都有绝对优势,也没有必要什么都生产;即使一个国家样样不如别人,每种产品生产上都没有绝对优势,别人也会有求于它,它也会在贸易中获得利益。

所谓比较优势,就是生产某种产品的机会成本低于别人。一个国家可能在每种产品的生产上都有绝对优势,可是一定不会都有比较优势;一个国家即使在任何一种产品的生产上都没有绝对优势,但是肯定在某一种上有比较优势。

记住: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是由于生产此产品所放弃的最大价值,也就是生产其他产品能获得的最大价值。

看上面的例子,中国样样都有绝对优势,但是生产1单位面包的机会成本,是1单位葡萄酒;中国生产1单位葡萄酒的机会成本,是1单位面包。

再看美国,美国生产1单位面包的机会成本是3单位葡萄酒,所以生产1单位葡萄酒的机会成本是1/3单位面包。

中国在生产面包上具有比较优势,因为它的机会成本是1单位葡萄酒,低于美国的3单位;而美国虽然样样都不如中国,可是它生产葡萄酒的机会成本只有1/3单位面包,低于中国的1单位面包,所以美国生产葡萄酒有比较优势。比较优势有时候是说,一个国家样样不如别的国家,可是有些产品的差距要小些,差距小,也就是有比较优势。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告诉我们,各国如果按照比较优势分工,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贸易,则所有国家都能从中获益。

在不进行国家贸易的情况下,中国将用50个劳动力生产面包,50个劳动力生产葡萄酒,面包和葡萄酒的产量都是单位。美国人将用75个人生产面包,25个人生产葡萄酒,美国的面包和葡萄酒的产量都是75单位。两国的福利水平不可能超越这个水平。全世界的面包和葡萄酒的总产量都是单位。

现在假设两国都打算进行贸易。第一步就要调整产量,进行分工。考虑到我们的特殊假设,由于中国生产面包有比较优势,将用更多的劳动力,比如80个人生产面包,面包的产量是单位,剩下的20个人生产葡萄酒,产量是单位。

美国生产葡萄酒具有比较优势,而生产面包则劣势太明显,因此,美国不再生产面包,只生产葡萄酒,葡萄酒的总产量是单位。

现在全世界的面包和葡萄酒的总产量都是单位,比不进行分工分别多了75单位。贸易就是分割这多出来的面包和葡萄酒。

剩下的问题就是怎么交换,如果中国给美国单位面包,美国最多愿意给中国多少葡萄酒呢?单位,这是美国单位面包的机会成本。而给多少中国就可以接受呢?单位,因为对于中国来说,单位面包和单位葡萄酒等价。

我们假设实际的交换比例,是单位面包换单位葡萄酒,那中国的利益增加了单位葡萄酒,美国的利益也增加了单位葡萄酒,贸易又是双赢!

最后,中国人消费了单位的面包和葡萄酒,美国人消费了单位的面包和葡萄酒,两国的消费都超过了没有贸易时的生产的可能性。没有贸易时,消费可能性就是生产的可能性,中国是单位的面包和葡萄酒,美国是75单位的面包和葡萄酒。

因此,按照比较优势进行分工,照样可以增加各国的福利水平。即使再落后的国家,也可以找到自己的比较优势,也可以靠着贸易强国。

比较优势原理对于国际贸易的解释性更强、更有力。在李嘉图之后,尽管国际贸易理论不断进步,但比较优势原理仍然是最基本的理论,只是形式发生了变化而已。直到今天,它仍然是指导国际贸易实践的核心理论,比较优势原理,对于我们理解贸易的利益和原因,对于我们坚定奉行自由贸易*策具有重要的价值。在历史上,因为贸易而成功的国家很多,英国、新加坡、日本。

现在,全球化趋势已经达到新的水平,顺应这个趋势,融入这个潮流,国家才会兴盛。WTO就是为了促进自由贸易而诞生的机构,它致力于缔造一个没有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世界。经过15年艰苦的谈判和努力,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成为其第个成员。对于中国这个曾经长期闭关自守的国家,意义非同凡响。比较优势原理告诉我们,我们这个决定是完全正确的。

1
查看完整版本: 国际贸易和比较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