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金融界网
作者:高连奎
大约公元前至公元前年,雅典色诺芬在《经济论》一书中首次提出“经济”一词。
年,英国托马斯.格雷欣爵士给英国女王奏书中明确使用了“劣币驱逐良币”这一说法,后来被称为“格雷欣法则”,他发现市场上流通的是金属铸币,时间长了,人们发现足值与不足值的铸币可以一样使用,于是,人们就把成色好的足值货币(良币)储藏起来,而把不足值的铸币(劣币)赶紧花出去。结果,劣币把良币赶出了市场。
年,法国重商主义经济学家安托万·德·蒙克莱田向国王路易十三奉献了《献给国王和王后的*治经济学》一书,这是*治经济学的开端。
年,英国经济学家威廉·配第配第写成《税赋论》,提出公平、确实、便利和节省的税收四原则。威廉·配第是最先提出了劳动决定价值的基本原理,并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考察了工资、地租、利息等范畴,他把地租看作是剩余价值的基本形态,劳动价值论被亚当斯密、李嘉图、马克思产继承。
年,威廉·配第写成《*府算术》,标志着统计学的诞生,该书认为所有的*府事务及与君主荣誉、百姓幸福和国家昌盛有关的事项都可以用算术的一般法则来证实。
年,英国经济学家巴本最早表述效用价值观点,认为一切物品的价值都来自它们的效用,无用之物便无价值。
年,苏格兰金融家约翰劳出版《论货币和贸易——兼向国家供应货币的建议》提出用纸币代替银币,是世界开始实行纸币的来源。
l年,法国*府授权约翰·劳成立法国第一家私人银行——通用银行,开始发行纸币。
年,美国经济学家富兰克林发表《纸币性质和必要性初探》,认为商品交换不过是劳动与劳动交换,一切商品价值都可以用劳动来衡量。
年,法国汉学家,经济学家魁奈发表《动物经济论》,提出“自由放任”的经济主张和人的社会性的主张。
年,爱尔兰裔法国经济学家理查德·坎蒂隆出版《商业性质概论》提出“企业家”的概念,把当时除君主和地主以外的居民分为企业家和受雇者两个阶层。
年,法国汉学家,重农学派领袖魁奈《经济表》在经济学中第一次制定了社会总产品的再生产和流通的图解,并且在“纯产品”的概念下研究了剩余价值,并把剩余价值起源的研究从流通领域转到直接生产领域,为科学地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奠定了基础。马克思称其是*治经济学一切思想中最有天才的思想。
年,受布克莱公爵之邀,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离开格拉斯哥大学,到欧洲大陆旅行。旅行的经历以及在旅行过程中同许多著名大陆学者的交往,促使斯密经济理论走向成熟,尤其是重农主义的经济学家魁奈对他影响很大。
年,法国汉学家,重农学派领袖魁奈出版论文集《重农主义,或最有利于人类的管理的自然体系》,为了表明他的思想源自中国,特意将出版地点写成北京,魁奈被马克思誉为现代*治经济学始祖。
年,法国重农学派经济学家杜尔哥在研究农业过程中发现了边际递减定律,农业中的产量,可以随劳力投入规模的扩大而增加,但这种增长是有一个极限的,农产品产量先是递增,进而达到最大值,然后增量减少的变动规律。这就是“边际效益递减”规律。
年,法国汉学家,重农学派领袖魁奈出版了《中华帝国的专制制度》中提出了“自然秩序”思想,认为中国是一个遵循自然法,建立在自然秩序基础上的国家,自然秩序思想后来被奥地利学派继承,年9月,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家哈耶克在东京作《自由主义社会秩序诸原则》的演讲时提出自然秩序就是中国老子所言的“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
,法国经济学家杜尔哥出版著作《关于财富的形成和分配的考核》提出土地、资本、劳动的生产要素概念,杜尔哥认为,资本家是通过垫支资本,使用别人的劳动而取得利润。雇佣工人是在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的时候产生,工人出卖劳动的代价是工资。杜尔哥还提出“主观效用”理论
年,亚当-斯密出版《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书,最先提出“分工、“看不见的手”概念,亚当·斯密并不是经济学说的最早开拓者,但是他首次提出了全面系统的经济学说,《国富论》是现代*治经济学研究的起点,标志着古典自由主义经济学的正式诞生。
年,英国经济学家J.安德森在《谷物法本质的研究》一书中,论述级差地租理论的基本特征,是级差地租理论的创始人。
年,意大利经济学家孔迪亚克在出版的《谈商业与*府关系》一书中,就提出了效用价值观,他认为价值是经济学的中心问题,而效用则是价值的源泉。
年,英国经济学家边沁出版《道德和立法原理导论》一书,阐述功利主义原理,,功利主义的思想可以概括为最大程度的幸福原,认为社会应引导人们的行为使之促进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而制止在追求个人幸福的过程中,损害社会的整体幸福的行为,功利主义主张阶级调和。*府采取行动将富人的钱通过再次分配转移到穷人身上将增加社会的总效用。边沁的*府干预理论还直接为一百多年后的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实行混合经济和福利制度的大规模“和谐”建设提供了理论准备。
年,英国T.R.马尔萨斯匿名发表《人口原理》一书,认为人口以几何比率增加,生活资料以算术比率增加,于是出现饥馑、贫困、疾病和战争。
年,英国银行家亨利·桑顿出版著作《大不列颠票据信用的性质和作用的探讨》一书,探讨了中央银行的概念,提出“货币供给”的概念,亨利·桑顿被称为“中央银行之父”。
年,英国经济学家沃尔特.白之浩出版《伦巴第街:货币市场记述》一书,提出了一个“白之浩原则”:在金融危机时,银行应当慷慨放贷,但只放给经营稳健、拥有优质抵押品的公司,而且要以足够高的、能吓走非急用钱者的利率来放贷,书中提出“央行最后贷款人”概念。
年,萨伊出版《论*治经济学,或略论则一富是怎样产生、分配和消费的》一书,该书将*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分为三部分:生产、分配和消费,形成了”三分法”,穆勒加上了“交换”,形成了“四分法”,成为了近代经济学体系的首创者,萨伊定律中的思想也源于此书,萨伊定律为凯恩斯命名,核心思想最早由亚当斯密的老师,苏格兰哲学之父弗朗西斯·哈其森提出。
年,西斯蒙第发表《*治经济学新原理》,提出“消费不足”理论,指出小生产的破产和社会分配不公使广大人民收入不足,收入不足使消费不足而产生经济危机,他的“消费不足”理论对马克思和凯恩斯产生影响。
年,英国经济学家W.F.劳埃德提出边际效用价值论,商品价值只表示人对商品的心理感受,不表示商品某种内在的性质;价值取决于人的欲望以及人对物品的估价,会随物品数量的变动而变化,并在被满足和不被满足的欲望之间的边际上表现出来,他实际上区分了总效用和边际效用这两个概念,而且暗示物品价值取决于边际效用。
年,英国西尼尔《*治经济学大纲》提出了“纯经济理论”,西尼尔提出*治经济学脱离所有的价值判断、*策建议和增加福利的努力,应该集中精力分析财富的生产和分配,他认为经济学家的任务是阐释原理,而不是提供*策建议。另外书中还提出“节欲论”,认为资本家的利润来自资本家省吃俭用,该书为资产阶级辩护经济学的经典之作,促进了“*治经济学”向“经济学”转变,经济思想史称之为古典经济学向新古典经济学的转变,马克思成为经济学的庸俗化。
年,法国经济学家古诺出版《财富理论数学原理的研究》,他认为某些经济范畴、需求、价格、供给可以视为互为函数关系从而有可能用一系列的函数方程表述市场中的关系,并且可以用数学语言系统地阐述某些经济规律,库尔诺最早提出需求量是价格的函数这个需求定理,并建立了分析寡头的双头模型,这书常被当做数理经济学的开端,古诺被称为数理经济学之父,并且发明了均衡概念。
年,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布雷发表《对劳动的迫害及其救治方案》一书,主张“等量的劳动应该得到相等的报酬”,最早使用“按劳分配”一词。
年,经济学家森捏提出知识资本概念。
,李斯特在《*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提出了完整的国家主义经济学说,影响最深远的是幼稚工业保护论,对于遏止“亚当·斯密学说”对德国工业的威胁起到了只手擎天的作用,另外还提出生产力理论以及发展国民生产力的观点。
年德国经济学家威廉·罗雪尔发表的《历史学派的经济学宣言》一文标志着德国历史学派正式形成,“历史的方法”是与“”哲学的方法”相对的,前者是哲学家尽可能抽象地去寻求概念或理论的体系,抛去了一切时间和空间的规定;历史的方法绝不轻率地赞赏或非难某一特定的制度,因为从来没有过一种制度对一切国民,在所有文化阶段都是有效的或都是有害的,应该事物本身发展的过程。
年,英国经济学家穆勒出版《逻辑体系》一书,提出了著名的穆勒“五法”,是指判明因果联系的五种逻辑方法,即求同法、求异法、求同求异并用法、共变法和剩余法,当时逻辑学领域的扛鼎巨作。
年,英国经济学家穆勒出版著作《*治经济学原理》,该书指出再分配不是收入的再分配,而是财富的再分配,也就是在赞同企业家赚取利润的同时,欢迎以“利润分享”和“生产者合作”作为提高工人财富的手段,穆勒还提出了自然垄断的概念,是指由于自然资源的分布特性使得竞争无法展开的情形。该书是经济思想史上的第一次大综合。
年,英国历史学家托马斯·卡莱尔将经济学称为沉闷的科学,他认为经济学“不是一门‘幸福科学’,它枯燥无味、孤独凄凉,事实上很令人绝望、沮丧,通常我们称之为沉闷的科学。”
年,德国经济学家戈森出版《人类交换规律与人类行为准则的发展》提出了“戈森定律”,即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和效用最大化规律(边际效用相等规律),为边际效用学派的产生奠定了基础,戈森被视为边际学派的直接先驱者。
年法国医生、经济学家克里门特·朱格拉在《论法国、英国和美国的商业危机以及发生周期》一书中首次提出。提出了市场经济存在着9~10年的周期波动。这种中等长度的经济周期被后人一般称为“朱格拉周期”,也称“朱格拉”中周期。
年3月,德国工人运动领袖拉萨尔发表了《给筹备莱比锡全德工人代表大会的中央委员会的公开答复》以反讽的方式,将资产阶级*府称为“守夜人*府”,这一概念后来被奥地利学派的米塞斯继承,米塞斯在《自由与财产》中提到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个人可以自由选择任何一种他们想要整合于其中的社会合作结构的活动方式。只要存在着市场交换,就有自发的个人行为。这种体制被称作自由放任主义,正如拉萨尔所说的“守夜人*府”那样,在此体制下,有自由存在,是因为个人可以自主地计划自己。另外米塞斯在《闭关自守及其后果》中也提到只要每个国家都坚定地坚持民主和资本主义的*策的社会–经济制度中,*权不是万能的上帝,而不过是—-正如拉萨尔轻蔑地说的—-“守夜人”。
年,马克思的《资本论》第一卷在德国汉堡出版。书中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分析了剩余价值生产过程和资本积累过程,说明了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这部著作的出版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已经形成,是世界共产主义运动及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理论源泉。
年,英国经济学家杰文斯出版的《*治经济学理论》中,利用导数表述边际效用概念,借助数学推理论证了两种商品之间交换的均衡价格是怎样决定的。
年,麦克德鲁发表《信用的理论》一书,力倡货币信用创造学说,认为“银行及银行业者的本质是信用的创造和发行,所以银行绝不是借贷货币的店铺,而是信用的制造厂”。
年法国的瓦尔拉斯在出版的《纯粹*治经济学纲要》一书中,以边际效用价值论为基础,考察了市场上所有商品的供给、需求和价格相互依存、相互制约,达到均衡状态的价格决定过程,创建了一般均衡的理论体系,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理论后经帕累托、希克斯、谢尔曼、萨缪尔森、阿罗、德布鲁以及麦肯齐等经济学家的改进和发展之后,形成为现代一般均衡理论。瓦尔拉斯还进行了企业家和资本家的区分,还把市场被分为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企业家把这两个市场连接起来并通过竞争实现均衡。
年,瑞典经济学姐威克塞尔在《利息与价格》中提出“累积过程理论”也被称为货币价格理论、经济周期理论,是第一次从货币角度解释经济周期,认为货币利率低于自然利率(资本边际收益率)造成的经济向上累积扩张,货币利率高于自然利率(资本边际收益率)造成的向下累积紧缩,这是经济波动的根本原因,解决经济波动的根本出路就在于调节货币利率与自然利率(资本边际收益率)一致,该理论成为奥地利学派经济周期理论的来源。
年,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出版,独创运用均衡价格分析方法依次研究各个生产要素,即用上升的供给曲线和下降的需求曲线分析收入、成本的变化对价格的影响,提出了局部均衡,价格弹性,消费者剩余等经济学概念,并且把萨伊的生产三要素扩充为生产四要素,即劳动、资本、土地,组织。他提出的消费者剩余概念是指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总价格和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
年,英国经济学家埃奇沃斯在其经典论文《赋税的纯理论》中提出累进所得税,通过累进的所得税可以实现收入再分配,可以实现整体社会福利最大化。年,英国财*大臣乔治在其“人民预算”中首次使用累进所得税。
年,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出版《精英的兴衰》,提出“精英循环”理论,该书认为人类社会始终存在资源分配不平等,在任何社会中,总存在着被统治的广大群众与占统治地位的一小部分人之间的分离和对立,精英阶层只能循环,不可能退出统治阶层,其他人只能依附于精英而被统治,因此反对民主和平等,该书是世界法西斯主义的思想来源,帕累托当年对意大利20%的人口拥有80%的财产的观察被美国管理学家约瑟夫·朱兰演绎成著名的“二八法则”。
年,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出版《*治经济学教程》一书,在序数效用论的基础上,借助序数效用指数和无差异曲线等概念,论证了一般均衡理论,并且提出“帕累托最优”即在没有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前提下,使得至少一个人变得更好。
年,耶鲁大学经济学教授费雪在《货币购买力》一书中提出费雪货币需求方程式,MV=PT,其中V为货币流通速度;P为各类商品价格的加权平均数;T为各类商品的交易数量。
年,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提出破坏式创新的概念,他把创新视为不断地从内部革新经济结构,即不断破坏旧的,不断创造新的结构。他还认为创新就是企业家对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即“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其目的是为了获取潜在的利润。创新就是让过去的固定资产设备和资本投资过时、无效,或者贬值,通过创新产生大量新的资本(利润)来弥补这些贬值和无效。年,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创新理论大师克莱顿·克里斯滕森教授在其名著《创新者的两难》一书又重提此理论,让此理论普及。
年,法国经济学家艾伯特·阿夫塔里昂的《生产过剩的周期性危机》,提出加速原理,后来成为宏观经济学的重要内容,加速原理是指收入或消费增加会引起投资增加,相反在经济危机的条件下,生产和销售量下降,加速原理的作用会使得投资急剧下降。
年,瑞典经济学家卡塞尔系统地提出:两国货币的汇率主要是由两国货币的购买力决定的,即:购买力平价说,简称PPP理论。
年,剑桥大学教授庇古发表《货币的价值》一文,提出M=kPy的货币需求函数,即剑桥方程式。式中y表示实际收入,P表示价格水平,Py表示名义收入,k表示人们持有的现金量占名义收入的比率,因而货币需求是名义收入和人们持有的现金量占名义收入比例的函数。
年,赫克歇尔在《对外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一文中,首先提出了要素禀赋差异是贸易基础的观点。
年,英国庇古出版《福利经济学》,庇古被称为福利经济学之父,庇古首次度系统地研究了外部性问题,认为导致市场配置资源失效的原因是经济当事人的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不相一致,在马歇尔提出的外部经济概念基础上扩充了外部不经济的主张。
年,菲利普斯出版的《银行信用》一书中最先使用原始存款和派生存款这一对概念。
年,法国学者阿夫达里昂年提出汇兑心理说,他认为人们之所以需要外币,是为了满足某种欲望,如支付、投资、投机等等。这种主观欲望是使外国货币具有价值的基础。
年,著名经济学家庇古在他出版的《财*学研究》一书中第一次使用转移支付这一概念,转移支付是指*府或企业无偿地支付给个人以增加其收入和购买力的费用,是一种收入再分配形式。
年,冯·诺依曼证明了博弈论的基本原理,从而宣告了博弈论的正式诞生。
年,费雪提出货币幻觉的概念,论述了通货膨胀给人们所带来的心理错觉效应。因为货币幻觉的存在,宽松的货币*策(通货膨胀)才能减少失业,刺激经济增长凯恩斯也指出,受货币幻觉的影响,工人不愿意接受名义工资下调的行为,从而导致工资刚性。
年,由美国的舒尔茨、意大利的里西和荷兰的丁伯根各自提出蛛网理论,是一种引入时间因素考察价格和产量均衡状态变动过程的理论。年,经英国的卡尔多定名为蛛网理论。这是因为均衡变动过程反映在二维座标图上,其形如蛛网,所以称为蛛网理论。
年,美国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兹在《生产和价格的长期运动》一书中提出库兹涅兹周期,库兹涅兹认为经济中存在长度为年不等的长期波动。这种波动在美国的许多经济活动中,尤其是建筑业中表现得特别明显,所以库兹涅茨周期也称为建筑业周期。
年作用,拉尔夫·苏特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初一次经济学讨论中提出“经济学帝国主义”,最典型的是经济学家贝克尔出版了《人类行为的经济分析》一书,尝试用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方法和概念——如理性选择、利益最大化行为、交换等等——来解释一些非经济问题(如犯罪、家庭、教育等),并取得了出于意料的好效果。公共选择理论的布坎南、新制度经济学重要代表人物威康姆森等人的研究方法和领城都都有强烈的经济学帝国主义色彩。“经济学帝国主义”的重要成果之一就是“入侵”*治学领域而形成的公共选择理论。
年,英国经济学家卡恩提出宏观经学中“乘数”的概念,乘数反应的是投资和收入之间存在倍数关系,由于各经济部门是相互关联的,所以某一部门的一笔投资不仅会增加本部门的收入,而且会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引起连锁反应,从而增加其它部门的投资和收入,最终使国民收入成倍地增长。
年,伯利和米恩斯在《现代公司与私有产权》一书中出“委托代理理论”,倡导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企业所有者保留剩余索取权,而将经营权利让渡。“委托代理理论”早已成为现代公司治理的逻辑起点,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威廉·维克里和英国牛津大学教授詹姆斯·莫里斯,由于引入“激励相容”的概念,开创了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激励理论—委托代理理论,获得了年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年,欧文·费雪在《繁荣与萧条》一书中,首次提出了“债务-通货紧缩”理论来解释大萧条,首先是由于新发明等产生的新投资机会,引起企业规模巨大的过度负债,接下来出现债务清偿,然后如果没有再通胀*策的反向作用,出现一般价格水平下降或者货币的购买力升值,在货币升值的速度超过名义债务偿还速度的情形下,债务清偿不但不能彻底地清偿债务,反而使得尚未偿还的名义债务的真实规模加大,并且认为经济主体的过度负债和通货紧缩这两个因素会相互作用、相互增强,从而导致经济衰退甚至引起严重的萧条。
年,英国罗宾逊发表《不完全竞争经济学》,与同年出版的美国张伯伦的《垄断竞争理论》一并被认为奠定了西方现代价格理论的基础。·
年,挪威经济学家弗瑞希首次提出“宏观经济学”的概念。
年,希克斯和艾伦在《价值理论的再思考》论文中提出“序数效用论”,认为效用作为一种心理现象是无法计量的,因为不可能找到效用的计量单位;他们运用埃奇沃思发明的“无差异曲线”对效用进行了重新诠释,认为消费者在市场上所做的并不是权衡商品效用的大小而只是在不同的商品之间进行排序。这就是所谓的序数效用论。
年,英国费希尔首次提出第三产业的概念。
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出版,否认“供给创造需求”的萨伊定律,提出有效需求决定就业量的理论以及货币学中流动性陷阱理论,也是资产市场的“股票选美”理论,行为经济学中“动物精神”理论的源头。
年,列昂剔夫发表了《美国经济体系中的投入产出的数量关系》一文,接着在年又出版了《美国经济结构—》一书,年,又出版了《美国经济结构研究》一书。在这些著作中,列昂剔夫提出了投入产出法。
年,英国经济学家希克斯在《凯恩斯先生和古典学派》一文中首先使用IS—LM图形对《通论》的部分内容作了重新表述,这个表述,美国经济学家汉森年在《货币理论和财**策》一书中把财**策变量引进到IS—LM模型,故该模型又称为“希克斯—汉森模型”,其中I代表投资,S代表储蓄,L代表货币需求,M代表货币供给。
年科斯发表了《企业的性质》一文,提出交易成本理论,科斯首次提出交易费用来解释企业存在的原因以及企业扩展的边界问题,科斯认为当市场交易成本高于企业内部的管理协调成本时,企业便产生了,企业的存在正是为了节约市场交易费用当市场交易的边际成本等于企业内部的管理协调的边际成本时,就是企业规模扩张的界限,科斯开创的交易成本经济学在被后继者威廉姆森称为新制度经济学。
年,库兹涅茨出版了他的专著——《国民收入和资本构成》,书中概括地说明了国民收入和国民生产总值的定义和估算方法,库兹涅茨获得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年,哈其森出版的《经济理论的定义和基本前提》,第一次将波普尔的证伪主义方法论准则引入到经济学争论中,经过以萨谬尔森为代表的麻省工学院和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芝加哥学派的运用和大力阐释,逐渐成为20世纪经济学方法论的主流。
年,英国经济学家希克斯于出版了《价值与资本》一书,对效用的研究提出了“无差异曲线”的序数效用分析,取代了传统的基数效用分析,无差异曲线分析将瓦尔拉斯和帕累托创立的福利经济学大大推进了一步,并推广了一般均衡论。希克斯还在书中提出替代效应的概念,是指实际收入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价格变化对其替代品需求量的影响。。他提出了无差异曲线的新方法和替代效应的概念,使一般均衡论获得了重要的发展。可以说,微观经济学,只是到了希克斯手中,才有了更为成熟的理论体系和方法。
年,卡尔多发表的《经济学福利命题与个人之间的效用比较》论文,提出了“卡尔多补偿原则”作为其检验社会福利的标准。他认为,市场价格总是在变化的,价格的变动肯定会影响人们的福利状况,即很可能使一些人受损,假使使受损失的人从得益者那里得到补偿后,每个人的状况比变化前都有所改善,即可判断这一经济变化,使整个社会的福利得到了提高,也就表明总的社会福利增加了,简言之,卡尔多的福利标准是看变动以后的结果是否得大于失。
年,哈佛大学经济学家汉森出版《财**策与经济周期》提出补偿性财*理论,指*府以繁荣年份的财*盈余补偿萧条年份的财*赤字,以缓解经济的周期性波动,达到财*平衡。
年,汉森在年发表的《财**策和经济周期》中,还提出了“混合经济”的概念,混合经济是指既有市场调节又有*府干预。
年,勒纳于在《社会研究》杂志发表了《功能财*和联邦债务》一文。他认为平衡预算并不是财**策的主要目标,对于*府来说,重要的事应当是积极地运用财**策去平衡经济,并将之称为“功能财*”。
年,英国剑桥大学经济学家斯通和米德合写了《国民收入和支出》一书,是最早的国民收入核算的标准教科书,斯通担任主席,年,斯通担任主席的联合国专家委员会推出《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及辅助表(年)》
~年,英国哈罗德和美国多马首先提出现代经济增长理论,亦称哈罗德-多马增长模型。模型认为增长率经济增长率随储蓄率增加而提高,哈罗德以凯恩斯的收入理论为为基础提出的,使凯恩斯静态的理论动态化、使短期的理论长期化,哈罗德也是凯恩斯传的作者,该模型的提出拉开了战后经济学家研究增长理论的序幕。
年德国经济学家米勒—阿玛克提出了社会市场经济的概念,社会市场经济是一种以市场经济为主、国家调节为辅的经济*策,指国家在不妨碍企业自主经营的条件下,对经济进行某些干预和控制,会更充分地发挥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比如*府通过发展社会福利,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由于市场经济无节制发展所存在的贫富悬殊、失业、经济危机、通货膨胀等社会弊病。
年,萨缪尔森出版《经济学》,提出“合成谬误”,即微观上而言是对的东西,在宏观上并不总是对的;反之,在宏观上是对的东西,在微观上可能是十分错误的。
年,约翰·纳什在其博士论文中提出后来被称为“纳什均衡”的博弈理论,又为非合作博弈均衡,在一个博弈过程中,无论对方的策略选择如何,当事人一方都会选择某个确定的策略,则该策略被称作支配性策略。如果两个博弈的当事人的策略组合分别构成各自的支配性策略,那么这个组合就被定义为纳什平衡,纳什平衡理论奠定了现代主流博弈理论和经济理论的根本基础,同年年,艾伯特·塔克以以囚徒方式阐述非合作博弈,并命名为“囚徒困境”,囚徒困境是博弈论的非零和博弈中具代表性。
年英国经济学家约翰·理查德·希克斯在《经济周期理论》(AContributiontothe一书中提出经济危机的四阶段理论,分别是复苏、繁荣、衰退和萧条四个阶段,该书还明确了乘数加速原理导致经济周期的规律。
年,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斯·约瑟夫·阿罗在他的《社会选择与个人价值》一书中提出“阿罗不可能定理”,阿罗采用数学的公理化方法对通行的投票选举进行研究,发现随着候选人和选民的增加,“程序民主”必将越来越远离“实质民主”。
年美国经济学家哈里·马科维茨发表《资产选择》一文提出资产组合理论,首次应用资产组合报酬的均值和方差这两个数学概念,该理论认为最佳投资组合应当是具有风险厌恶特征的投资者的无差异曲线和资产的有效边界线的交点。哈里·马科维茨与威廉·夏普和默顿·米勒同时荣获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资产组合理论被视为金融学的大爆炸理论,引起了金融学的革命。
年,加尔布雷思出版《美国资本主义》一书中全面阐释了关于“抗衡力量”的概念,他认为在资本集中过程中形成了一些同垄断组织相抗衡的力量,这些抗衡力量可以中和、抵消垄断组织的势力,使垄断资本主义自动调节经济的力量得到加强。加尔布雷思所说的“抗衡力量”包括以下几种:工会、合作社、连锁商店、买方或卖方的大公司和新出现的资本主义联合组织等。其中工会这种抗衡力量的运用表现得最清楚。
年,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在《公共支出的纯理论》一文中着首次提出公共物品的概念。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对称,是指不能由私营部门通过市场提供而必须由公共部门以非市场方式提供的物品或劳务。公共物品具有三个方面的特性分别是效用的不可分割性、消费的不排他性和受益的不可阻止性。
年,美国经济学家莫迪利亚尼提出消费与储蓄的生命周期假说,这一假设在研究家庭和企业储蓄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假说则强调当前消费支出与家庭整个一生的全部预期收入的相互联系。该理论认为,每个家庭都是根据一生的全部预期收入来安排自己的消费支出的,即每个家庭在每一时点上的消费和储蓄决策都反映了该家庭希望在其生命周期各个阶段达到消费的理想分布,以实现一生消费效应最大化的企图。因此,各个家庭的消费取决于他们在两个生命期内所获得的总收入和财产。这样,消费就取决于家庭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
年,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所提出来的收入分配状况随经济发展过程而变化的曲线,又称作库兹涅茨曲线,认为收入分配的长期变动轨迹是“先恶化,后改进“。形状是倒U型,所以也叫倒U曲线,该曲线所表明的收入分配变化状况与实证研究并不完全符合,所以也常常被称作“倒U假说”。
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家弗朗西斯巴托在《市场失灵的剖析》一文中提出来“市场失灵”的概念,市场失灵的原因包括垄断、外部性、公共物品和不完全信息等因素。市场失灵和公共物品概念的提出标志着市场万能理论在经济学专业学术界不再被人认可。
年,索洛和斯旺在发表的《经济增长的一个理论》和《经济增长与资本积累》等论文中首先提出新古典增长模型,也被称为“索洛模型”,该模型认为技术进步是外生的,但劳动力能从技术进步中获益,最终提高生产率,促进经济增长,一方面资本驱动的增长因为资本边际收益递减所有国家长期上要增长,最终取决于外生的技术进步。
年·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在《消费函数理论》中,引进“人力资本概念”和“恒久性收入”概念。,恒久收入指社会成员在相当长时期内的平均收入或正常收入,或理解为一个人各年人们收入的加权平均数,主要是区别与凯恩斯的收入,凯恩斯收入支出模式中的收入,主要是指当年实际获得的收入。
年,哈佛大学经济学家加尔布雷斯出版《消费者主权神话》提出“生产者主权”的概念,生产者主权则是指生产者决定生产什么产品并控制价格,消费者要根据生产者的意志来进行购买和消费。加尔布雷思认为,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生产者设计和生产产品,并控制着产品销售价格,然后通过庞大的广告、通讯网络和推销机构对消费者进行“劝说”;现代大公司还对*府进行游说,以左右*府的采购决策。这就是“生产者主权”论的主要内容。
年,美国经济学家赫希曼在其著作《经济发展战略》中提出了不平衡增长理论,主张发展中国家应集中有限资源先发展一部分产业,而后再以此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极化效应”和“涓滴效应”并指出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极化效应占主导地位,但从长期看涓滴效应将会缩小区域经济差距。
年,新西兰经济学家菲利普斯根据英国-年间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的经验统计资料总结出的一条失业与通货膨胀存在一种交替关系的曲线,菲利普斯曲线表明,通货膨胀率高时,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低时,失业率高。
年,科斯写了一篇名为《联邦通讯协议》的论文,他在这篇文章中明确指出,只要产权不明确,由外在性带来的公害是不可避免的,只有明确产权,才能消除或降低这种外在性所带来的伤害,这成为新制度经济学中产权理论研究的起点。
年哈佛大学贝恩出版的《产业组织》一书为标志着现代产业组织理论的建立,产业组织一词源于马歇尔。
年,奥斯本提出了随机漫步理论,认为股票交易中买方与卖方同样聪明机智,现今的股价已基本反映了供求关系;股票价格的变化类似于化学中的分子“布朗运动”,具有随机漫步的特点,其变动路径没有任何规律可循。因此,股价波动是不可预测的,根据技术图表预知未来股价走势的说法,实际上是一派胡言。
年,科斯在发表《社会成本问题》论文,引出科斯定理,科斯认为经济的外部性或者说非效率可以通过当事人的谈判而得到纠正,从而达到社会效益最大化。也有人演绎为“只要财产权是明确的,并且交易成本为零或者很小,那么,无论在开始时将财产权赋予谁,市场均衡的最终结果都是有效率的,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这既不符合实际,也歪曲了科斯的意思。
年赫维茨发表论文《资源配置中的最优化与信息效率》提出“机制设计理论”,是研究在自由选择、自愿交换、信息不完全及决策分散化的条件下,能否设计一套机制(规则或制度)来达到既定目标的理论。
年,萨缪尔森他在《经济学》第五版中,把自己的理论体系称之为“新古典综合学派”,是将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进行均衡化改造形成的经济学,也被新剑桥学派称为冒牌的凯恩斯主义。
年,约翰穆斯在一篇题为《理性预期和价格变动理论》的文章中,最早提出了“理性预期”的概念,理性预期是在有效地利用一切信息的前提下,对经济变量作出的最为准确的合理明智的预期,70年代由芝加哥大学的R.E.卢卡斯和明尼苏达大学的T.J.萨金特和N.华莱士等人作出了进一步发展,并逐渐形成理性预期学派,理性预期学派认为消费者和企业使不仅是宏观经济*策的调节的对象,而且也以自己的理性预期的行为积极影响宏观经济*策的制定.他们对宏观*策的反应,决定着*策的效果。
年,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蒙代尔发表了《最优货币区理论》的论文,主张经济交往密切的国家和地区通过固定汇率或者统一货币的形式建立货币区,以抵消浮动汇率的不确定性,欧元区的建立就是该理论的最佳实践。
年,美国经济学家乔治·斯蒂格勒发表于研究论文《信息经济学》提出搜寻概念,他指出某一买者要购买时,总要询问许多卖者以确定最合适的价格,这样的现象叫做搜寻,信息不对称和价格的离散性是搜寻的前提,搜寻理论后来主要用于分析劳动力市场,成为劳动经济学的主流理论。
年,美国经济学家菲尔普斯经济增长*金率,指出资本积累存在一个最优水平,如果一个社会储蓄率过高的话,就会导致降低人们的长期福利,经济增长的目的不是产出的不断扩张,而是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是对索洛经济增长的动态最优化提出的理论。
年,美国经济学家阿罗于提出了“干中学”模型,把从事生产的人获得知识的过程内生于模型。他从普通的劳动与资本的科布—道格拉斯常规模型收益生产函数,推导出一个规模收益递增的生产函数。阿罗认为,人们是通过学习而获得知识的,技术进步是知识的产物、学习的结果,而学习又是经验的不断总结,经验来自行动,经验的积累就体现于技术进步之上。
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经济学家阿罗在《美国经济评论》上发表论文《不确定性和医疗保健的福利经济学》首次引入了“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两个重要概念,道德风险是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不确定的经济行为主体不承担其行动的全部后果,在最大化自身效用的同时,做出不利于他人行动的现象。逆向选择,指的是这样一种情况,市场交易的一方如果能够利用多于另一方的信息使自己受益而对方受损时,信息劣势的一方便难以顺利地做出买卖决策,于是价格便随之扭曲,并失去了平衡供求、促成交易的作用,进而导致市场效率的降低。
年,弗里德曼在出版《~年美国货币史》,提出*府应该保持定量的货币发行规模,施行单一稳定的货币*策,即单一规则。他根据美国近百年的货币资料的实证研究提出,美国的年平均经济增长率为3%,就业的年平均增长率为1%-2%,若货币供应量不增加,工资水平的增长率计算会下降1%-2%,再加上3%的年经济增长率作用,物价将下跌4%-5%,造成通货紧缩,消费减少。但若货币过多就会带来物价上涨,导致通货膨胀和经济混乱。因此,如果美国的货币供应量以每年4%-5%的速度稳定增长,就可望保持一个比较稳定的物价水平,避免经济波动。
年,美国货币金融学家蒙代尔发表《资本流动与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下的稳定*策》提出了著名的“不可能的三角定律”,又称“三元悖论”,从而全面地揭示了宏观经济的内在冲突。认为:“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资本账户自由化、固定汇率制以及自主的货币*策是不相容的,即三者不可兼得。如果一国已经实现资本账户自由化,那么它若要保持货币*策的自主性,就必须实行浮动汇率制;若要采用固定汇率制,就必须放弃自主的货币*策。”
年,美国经济学家明斯基发表论文《“它”能再来吗?》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