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逆结构支配下的社会与经济(18)
二、经济的本质及其社会地位(5)
虽然经济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不可或缺的要素,但是经济的自身特征以及其它社会要素的影响力决定了经济所处的地位。对此,我们从宏观的视角再作一番总结,让我们进一步理解经济的内涵。人类最初的生存状态是分散的、独立的,群体的规模不大,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太紧密,群体之间的冲突也不太多。人类所面对的主要生存障碍是自然环境,各种生存的技巧和手段是他们的迫切所需。这些方式大都围绕着如何有效地获得自然资源来为生存提供保障,因而早期的社会活动大都与经济(广义的概念)相关。当然,这只能算作最初级的、自给自足的经济模式,缺少商品的生产和交换。人类以简单的方式应对自然环境时,他们显得非常脆弱,生存机会也非常渺茫,最终只能通过合作才能跨越生存道路上的巨大障碍。在这种情况下,文化和宗教便应运而生,相应的组织形式也同时出现。文化和宗教使得人类群体可以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一起,形成一个稳固的、相互协作的组织,这就增强了群体整体的生存能力。这时,文化和宗教的力量便暂时凌驾于经济之上,成为主宰社会结构的主要力量。于是,自然资源的分配、使用以及最终财富的分配都受到文化和宗教的直接影响,它们改变了原先经济模式中相对公平的部分。当然,有发展就有破坏。当社会组织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暴力行为就会增加,社会对外扩张的冲动必然会导致群体间的冲突,这是人类的动物本能造成的,这种生存本能对人类社会自身也会构成一定的威胁。当这种威胁来临时,每一个群体都有必要建立更强大的社会组织和权力中心来应对,这时*治便有机会脱颖而出,在一些社会中成为主宰宗教、文化、经济的社会力量。在这种情况下,经济自然必须服从*治的领导,成为*治的附庸。
在大多数的社会形态中,经济的力量尚显薄弱,在社会各种力量的角逐中只能充当配角。经济常常依附于其它的社会力量,有时是文化或宗教,有时是*治,有时兼而有之。哪一个社会力量更强大,经济就会更多地受到它的影响。但如今,经济的社会地位已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经济借助科学技术获得了非凡的成就,在一些社会中它甚至能够凌驾于*治之上,对宗教和文化也展现出很强的影响力,从而使得社会形态体现了更明显的经济特征——公平、理性、合作。即使如此,我们也同样不能忽视其它社会力量的作用,因为经济力量再强大也无法独立支撑整个社会结构,维持社会体系的平衡和完整。那些推崇绝对的经济个人主义或自由主义的人抱着一种不现实的幻想,他们希望消除*治、文化等社会因素对经济的干预,让经济自由自在地发展。然而,这些人有所不知,缺少了其它社会因素的配合,社会结构的稳定性会大大地削弱,当它受到来自内部或外部力量的冲击时就可能出现破裂,以贸易为主的自由城邦社会的脆弱性便是一个例证。单纯的经济行为是自利的,具有个人主义的特征,即使出现不同形式的劳动分工和合作也主要出于自利的目的,因而经济天性自由,缺少统一的力量。只有当国家或城邦的形态出现后,经济行为才逐渐形成一种更加有序的社会模式。这时,经济行为就不能自行其是,必须围绕着各种社会组织的目标来运转,受到这些社会组织的影响或支配。虽然经济利益可以通过经济行为来获得,但实际上经济利益很大一部分是通过其他的社会组织来分配的,其中包含了一些不合理的强制手段。总的来说,劳动分工和合作所带来的好处并不是平均地体现在每个人身上,而是体现在社会整体水平上。因此,在一个国家或者类似国家的社会形态中,经济利益的分配就不单单是一个经济问题了,而是一个更复杂的社会问题。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必须满足*治、文化、宗教的各种要求,也就是要违背经济的自身规律,从而各种社会力量在不同程度上塑造了经济模式。
由于上述种种原因,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必然会形成不同的经济模式,其中最典型的、最具有鲜明特征的社会形态莫过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这两种对比强烈的制度。长期以来,人们对这两种制度的态度存在严重的分歧,意识形态上也相互对立,一些人总想用一种制度完全替代另一种制度。在此,我并不想介入这些*治的论战,而是利用刚才我提出的观点来分析两种制度之间的主要差异,以及找到解决各自问题的办法。